新闻与事件

蓝星北化机废盐处理装置破解行业难题

来源: 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时间:2020-10-09

近日,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星北化机”)自主研发的撬装式成套副产盐评价装置推向市场后,连续签约环氧氯丙烷副产盐综合电解利用、氯化法钛白粉副产盐综合电解利用等项目,为客户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副产盐处理行业难题。 

2019年10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鼓励名录,将离子膜法氯碱电解工艺列入废盐资源化利用的鼓励目录,蓝星北化机结合近30多年离子膜电解装置设计、制造及运行经验,再依托蓝星北化机组建的北京市氯碱工程技术中心搭建了废盐处理评价系统,并根据客户需要定制开发了现场使用的撬装式成套副产盐评价装置。 

我国煤化工、农药、染料、环氧树脂、橡胶助剂等行业产生的副产盐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环境危害严重、处理成本非常高。全行业每年产生副产盐1000万吨以上,大量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或高含盐母液通过蒸发结晶产生的含有机物的副产盐没有出路,如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产品收率低,导致大量的原辅料中间体进入母液中。如果仅仅采用蒸发结晶等方式对母液进行处理,母液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将进入蒸发得到的副产盐中,副产盐如果利用处置不当会给周边环境带来较大的风险。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的今天,副产盐如何处理成为突出问题。 

这些副产盐往往需要进行多道无害化预处理工序,成本较高。副产盐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如采用高温熔融技术无害化处置副产盐,经检测其中的有机物残留几乎为零,氯化钠浓度高达99.9%,但由于缺乏相关标准,仍然只能按照危废进行管理,严重打击了企业处理的积极性。利用自身氯碱装置资源化利用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的副产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受限于副产盐的管理属性及相关管理要求,大规模应用还没市场化。很多处理后副产盐直接应用于万吨级氯碱电解装置存在一定风险。副产盐利用处置技术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根据产品不同,副产盐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及含量、无机盐种类通常相差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前期的工艺评价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副产盐无害化利用方法。 

蓝星北化机无论在实验的评价系统,还是自主研发的撬装式成套副产盐评价装置,都可以进行系统强化实验,模拟考察盐水在电解槽使用时对电压、电流效率和离子交换膜的影响,为副产盐在万吨级工业装置使用提供最经济和最安全的数据支持。前期完善的工艺评价手段和方法,给客户在废盐离子膜法电解工艺增强了信心,最近蓝星北化机在废盐资源化电解成套装置上连下两城,新签约环氧氯丙烷副产盐综合电解利用和氯化法钛白粉副产盐综合电解利用项目,都是客户已经进行长期副产盐测试后才投入最终电解工序的项目,共计年产35万吨烧碱离子膜电解装置。 

蓝星北化机废盐处理工艺研发从保障客户满足安全环保、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协助客户进行经济高效地运行工业装置。

商务垂询
国内业务:010-58082189
国际业务:010-58082015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纪检监察 | 用户信息注册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 常见问题
  Copyright @ 2005-2022 蓝星(北京)蓝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京ICP备2020044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301000270号